歃字的意思和解釋

shà xiá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6B4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123215113534

shà,xiá

saap3

2778.2

U+6B43

E6AD83

HXNO

TFEW06 TFEW98 TFVW86

歃字概述

〔歃〕字拚音是(shà,xiá),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歃〕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臿欠)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歃〕字倉頡碼是HXNO,五筆是TFEW06 TFEW98 TFVW86 ,四角碼是2778.2

〔歃〕字統一碼UNICODE是U+6B4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459,UTF8:E6AD83

〔歃〕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歃的意思

shà ㄕㄚˋ

基本解釋

〔~血〕古人盟會時,嘴唇塗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如“~~為盟”。

用嘴吸取。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欠,殺聲。從“”表示與口、出氣有關。本義:飲,微吸。

2.飲。

公相與此血於堂下。 《史記》

drink;

3.特指飲血 。

歃盟(歃血為盟);歃會(歃血盟會);歃辭(歃血時宣讀的盟詞)

smear the blood;

歃的國語辭典解釋

shà ㄕㄚˋ

詳細解釋

參見“歃血”條。

歃的兩岸詞典解釋

shà ㄕㄚˋ

詳細解釋

用嘴吸(血)。

諸侯歃盟。

歃字的翻譯

smear one's mouth with blood of a victim when taking an oath

trinken, Getränk (S)

boire, serment

ソウ ショウ す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