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的意思和解釋
民
⽒部 共5畫 獨體字 U+6C11 CJK 基本漢字
民字概述
〔民〕字拚音是(mí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民〕字結構是獨體字,造字法是象形字。
〔民〕字倉頡碼是RVP,五筆是NAV,四角碼是7774.7。
〔民〕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1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665,UTF8:E6B091。
〔民〕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民的意思
民 mín ㄇㄧㄣˊ
基本解釋
①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主。~國。~法。公~(在一國內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並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具有國籍的人)。
②指人或人群。居~。~族。
③勞動大眾的,非官方的。~間。~歌。~諺。~風。~情。
④某族的人。漢~。回~。
⑤從事不同職業的人。農~。漁~。
⑥非軍事的。~品。~航。
⑦同“苠”。
詳細解釋
名詞
1.指事。從古文之象。古文從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與君、官對稱。
2.同本義。
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 《說文》。按,古文從母。取蕃育也,上下眾多意,指事。民,氓也。 《廣雅》。按,土著者曰民,外來者曰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穀梁傳 · 成公元年》夫民神之主也。 《左傳 · 桓公六年》無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 《左傳 · 閔公元年》黎民阻饑。 《書 · 舜典》民不適有居。 《書 · 盤庚上》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詩 · 小雅 · 何草不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論語 · 泰伯》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史記 · 項羽本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 · 盡心下》
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勞役的百姓);民戶(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眾的希望、心願;在民眾中的聲望);民牧(民眾的治理者。後指地方的長官);民情(民眾的心情、意願);民役(民眾所承擔的勞役);民利(民眾的利益);民命(民眾的意旨;民眾的生命;人命);民和(民眾和睦團結);漢民;回民;藏民;民壯(清朝州、縣官的衛兵。即三班中的壯班);漁民;農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創造的財富);民經(人民的規範);民熙物阜(人民安樂,物產富饒。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禍害);民力(人民的財力和勞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勞動果實);民財(人民的財物);民紀(人民行為的準則);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common people;
3.泛指人。
民受無地之中以生。 《左傳 · 成公十三年》食者,民之本也。 《淮南子》石斧之民。 〔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民性(人的天賦本性);民靈(人和神);民智(人的聰明才智)
man; person; human being; mankind;
形容詞
◎民間的 輕徭薄賦,以寬民力。——方勺《方臘起義》 又
民謠(民間流傳的歌謠);民營(民間經營);民語(民間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語);民獄(民間訴訟案件);民社(民間祭祀土神)
folk; among the people;
民的國語辭典解釋
民的兩岸詞典解釋
民 mín ㄇㄧㄣˊ
詳細解釋
1.人民,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
民眾、國民、民情、為民除害。
2.民間流傳的。
民風、民歌、民諺。
3.指某個民族的人。
漢民、回民、藏民、滿民。
4.從事某種工作或具有某種特定身分的人。
農民、漁民、遊民、網民。
5.非軍人;非軍事的。
軍轉民、軍民一家、軍需民用、民航。
6.姓。
民字的翻譯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Bevölkerung (S), Volk (S), volkstümlich (Adj), zivil (Adj)
peuple, gens du commun
ミン ビン た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