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字的意思和解釋

fán fàn

⺡部 共5畫 左右結構 U+6C3E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5 畫

2 畫

左右結構

44155

fán,fàn

faan3

3711.2

U+6C3E

E6B0BE

ESU

IBN

氾字概述

〔氾〕字拚音是(fán,f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氾〕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㔾)組成。

〔氾〕字倉頡碼是ESU,五筆是IBN,四角碼是3711.2

〔氾〕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3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710,UTF8:E6B0BE

〔氾〕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氾的意思

fàn ㄈㄢˋ

基本解釋

同“”。

詳細解釋

動詞

1.大水漫流;淹沒。

河水決濮陽,郡十六。 《漢書 · 武帝紀》

flood;

2.漂浮。後作“”。

是故舟於河。 《國語》

float;

形容詞

1.地勢低下的。

下漸澤之壤。 《管子 · 山國軌》

low;

2.以範圍廣為特征的。

且倘佯而觀。 《楚辭 · 劉向 · 九歎》

general;

3.另見 fán。

fán ㄈㄢˊ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地名。春秋鄭邑。

Fan town;

2.南氾。在今河南省襄城縣南。

3.東氾。在今河南省中牟縣。

4.古氾水的省稱 。一條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縣南。久湮。另一條故道在今山東省曹縣北,從古濟水分出,東北流至定陶縣北。注入古荷澤。久湮。

晉軍 函陵, 秦軍 南。 《左傳》

Fan river;

5.古國名。

,國名。 《廣韻》

Fan state;

6.另見 fàn。

氾的國語辭典解釋

fàn ㄈㄢˋ

詳細解釋

1.大水漫溢。

《漢書 · 卷六 · 武帝紀》:“河水決濮陽,泛郡十六。”《明史 · 卷八三 · 河渠誌一》:“明年複決陽武,泛陳州、中牟……十一州縣。”

泛濫。

2.泛行、漂浮。

《國語 · 晉語三》:“是故泛舟於河,歸糴於晉。”晉 · 陸雲《答車茂安書》:“泛船長驅,一舉千裏。”

1.廣博、普遍。

《莊子 · 天下》:“墨子泛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楚辭 · 劉向 · 九歎 · 思古》:“且倘佯而泛觀。”

2.淺顯、普通。

《晉書 · 卷四六 · 劉頌傳》:“雖嚐抗疏陳辭,泛論政體,猶未悉所見,指言得失。”

fán ㄈㄢˊ

詳細解釋

1.地名。春秋時鄭國邑地。南泛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城縣南;東泛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中牟縣南。

2.姓。如漢代有泛勝之。

氾的兩岸詞典解釋

fàn ㄈㄢˋ

詳細解釋

江河湖泊的水漫出來。

黃泛區、江水泛濫。

fán ㄈㄢˊ

詳細解釋

姓。

氾字的翻譯

overflow, flood, inundate

überfließen, überfluten, begehen (V)​, ausgiebig, umfangreich (Adj)

étendu, vaste, déborder

ハン ホン ボン ひろ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