汔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6C54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6 畫

3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1315

ngat6

3811.7

U+6C54

E6B194

EON

ITNN

汔字概述

〔汔〕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汔〕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乞)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汔〕字倉頡碼是EON,五筆是ITNN,四角碼是3811.7

〔汔〕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5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732,UTF8:E6B194

〔汔〕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汔的意思

qì ㄑㄧˋ

基本解釋

接近,庶幾:“民亦勞止,~可小康”。

水涸。

詳細解釋

動詞

1.水幹涸。

,水涸也。 《說文》淵剖珠,傾岩刊玉。 晉 · 葛洪《抱樸子》

dry up;

2.盡;完成。

,盡也。 《廣雅》壯狡盡窮屈。 《呂氏春秋 · 聽言》汔盡(竭盡);汔事(完事)

exhaust; finish;

副詞

1.幾乎,差不多。

民亦勞止,可小康。 《詩 · 大雅 · 民勞》

almost;

2.終竟;一直 。

汔無成效(一直沒有成效)

always;

汔的國語辭典解釋

qì ㄑㄧˋ

詳細解釋

使幹涸。

《抱樸子 · 外篇 · 詰鮑》:“其不汔淵剖珠,傾岩刊玉。”

幾乎、將近。

《詩經 · 大雅 · 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漢 · 鄭玄 · 箋:“汔,幾也。”

汔的兩岸詞典解釋

qì ㄑㄧˋ

詳細解釋

1.《書》幾乎;差不多。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詩經 · 大雅 · 民勞》)。

2.《書》使幹枯。

其不汔淵剖珠,傾岩刊玉(晉‧葛洪《抱樸子 · 外篇 · 詰鮑》)。

汔字的翻譯

close, almost

nahe, näher rücken

キ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