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字的意思和解釋
沸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6CB8 CJK 基本漢字
沸字概述
〔沸〕字拚音是(fèi,fú),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沸〕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弗)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沸〕字倉頡碼是ELLN,五筆是IXJH,四角碼是3512.7。
〔沸〕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B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832,UTF8:E6B2B8。
〔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沸的意思
沸 fèi ㄈㄟˋ
基本解釋
①開,滾,液體受熱到一定溫度時,內部發生氣泡,表麵翻滾,變成蒸氣。~點。~水。~湧。~騰(亦喻事物蓬勃發展或情緒高漲)。~反盈天(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人聲鼎~。
②波湧的樣子。~鬱(a.翻湧的樣子;b.憤懣不平的樣子)。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水,弗聲。本義:泉水大量湧出的樣子。
2.同本義。
沸,滭沸濫泉也。 《說文》。按,湧出之貌。觱沸檻泉。 《詩 · 小雅 · 采菽》百川沸騰。 《詩 · 小雅 · 十月之交》憤泉秋沸。 北周 · 庾信《哀江南賦》
沸沸(翻滾湧現的樣子;行事迅速果斷的樣子);沸射(噴射);沸然(水騰湧的樣子)
gushing out;
3.水波翻湧的樣子。
宮殿擺簸,雲煙沸湧。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沸波(鳥名。即魚鷹。因俯衝食水中魚時揚起波浪);沸渭(水翻騰奔湧的樣子);沸瀉(水流翻滾奔騰)
surgent;
4.名聲很響,影響很大 。
沸傳(盛名遠揚)
big-name;
5.雜亂,紛亂 。
沸亂(紛亂;煩亂);沸羹(比喻動蕩混亂的局勢)
disordered;
動詞
1.把水燒開;沸騰。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
沸煎(沸滾,沸騰翻滾);沸溢(水翻滾漫出);沸動(翻動)
boil; bubble;
2.聲音喧鬧或嘈雜。
沸乎暴怒。 司馬相如《上林賦》臨河列陣,百餘裏中,鍾鼓之聲沸河動地。 《晉書 · 劉曜載記》
沸喧(沸激。像滾水一樣喧鬧);沸耳(聲音喧騰);沸聒(喧騰,嘈雜);沸鬧(喧鬧);沸稠(繁密喧騰)
be noisy;
名詞
◎沸水 以指撓沸。——《荀子·議兵》
boiling water;
沸的國語辭典解釋
沸 fèi ㄈㄟˋ
詳細解釋
動
1.液體受熱而產生氣泡、上下翻滾。
《詩經 · 大雅 · 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滾沸、沸騰。
2.水沫激蕩。
唐 · 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一:“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3.動蕩。
唐 · 韓愈《石鼓歌》:“周綱陵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幹戈。”
4.喧鬧。
宋 · 陸遊《丁酉上元》詩:“鼓吹連天沸五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形
1.熱度極高或向上湧動的。
沸湯、沸泉、沸水。
2.嘈雜的。
宋 · 歐陽修《漁家傲 · 十二月嚴凝天地閉》詞:“增豪氣,直教耳熱笙歌沸。”
名
◎滾燙的液體。
《荀子 · 議兵》:“以卵擊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
沸的兩岸詞典解釋
沸字的翻譯
boil, bubble up, gush
bouillir
フツ ヒ フチ ハイ ヘ わく わか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