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字的意思和解釋
菝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83DD CJK 基本漢字
菝字概述
〔菝〕字拚音是(bá),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菝〕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拔)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菝〕字倉頡碼是TQIK,五筆是ARDY06 ARDY98 ARDC86 ,四角碼是4454.7。
〔菝〕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D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757,UTF8:E88F9D。
〔菝〕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菝的意思
菝的國語辭典解釋
菝 bá ㄅㄚˊ
詳細解釋
名
1.菝葀:古代一種象征祥瑞的草。
《廣韻 · 入聲 · 末韻》:“菝:菝葀,瑞草。”
2.菝葜:植物名。百合科,落葉攀緣灌木。地下莖呈塊根狀,質堅硬。莖有刺,根、莖均可入藥。
明 · 李時珍《本草綱目 · 卷一五 · 草部 · 菝葜》:“此草莖蔓強堅短小,故名菝葜。而江浙人謂之菝葜根,亦曰金剛根,楚人謂之鐵菱角,皆狀其堅有尖刺也。”
菝的兩岸詞典解釋
菝字的翻譯
Smilax (genus)
smilax, salsepareille
ハツ バ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