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字的意思和解釋

zhēng

⺾部 共13畫 上中下結構 U+84B8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10 畫

上中下結構

形聲字

1225253414444

zhēng

zing1

4433.1

U+84B8

E892B8

TNEF

ABIO

蒸字概述

〔蒸〕字拚音是(zhē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蒸〕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可拆解為(⿱艸烝)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蒸〕字倉頡碼是TNEF,五筆是ABIO,四角碼是4433.1

〔蒸〕字統一碼UNICODE是U+84B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976,UTF8:E892B8

〔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蒸的意思

zhēng ㄓㄥ

基本解釋

熱氣上升。~汽。~騰。~發。~氣(液體或固體因蒸發沸騰或升華而變成的氣體)。~餾。雲~霞蔚。~~日上。

用水蒸氣的熱力把東西加熱或使熟。~餅。~餃。~籠。

古代以麻秸、竹木製成的火炬。~燭。

細小的木柴。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烝聲。本義:麻稈。

2.同本義。

,析麻中幹也。 《說文》。今俗謂之麻骨棓,古燭用之,故凡用麻幹葭葦竹木為燭皆曰蒸。,炬也。 《廣雅》故雲燭用也。 《儀禮》疏

hemp stalk;

3.細小的木柴。

共祭祀之薪材木。 《周禮 · 委人》。注:“給炊及燎,粗者曰薪,細者曰蒸。”間容然者處下。 《管子 · 弟子職》。注:“細薪也。”以薪以 《詩 · 小雅》

蒸薪(木柴)

small firewood;

4.以麻秸、竹木製成的火炬 。

蒸燭(古指以麻稈、竹木等製成的火炬)

torch;

5.中藥炮製法之一 。將藥物隔水蒸熟,以便於製劑。如茯苓、厚樸蒸後易於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黃、地黃經蒸製後,熟大黃的瀉下減弱,熟地黃便成溫性而滋腎補血。

steaming;

動詞

1.假借為“”。氣體上升。

靈液以播雲。 嵇康《琴賦》。注:“氣上貌。”陰陽陶 張華《鷦鷯賦》。注:“氣上山貌。”日氣雲。 《廣東軍務記》

蒸樊(熱氣鬱勃上升);蒸鬱(濕氣旺盛上升)

evaporate;

2.同“”。古代祭祀時以牲之全體置於俎上。

冬祭曰 《爾雅》

蒸禋(祭祀)

sacrifice;

3.燒煮。

素湯米飯卷饅頭。 《西遊記》

蒸粟(蒸熟的粟子是黃色的,因以蒸粟比喻黃色);蒸暑(悶熱,暑熱如蒸);蒸黎(蒸煮野菜)

steam;

形容詞

1.同“”。眾,多。

天生民。 《孟子 · 告子上》立我民。 《列子 · 仲尼》莘莘徒。 左思《魏都賦》

蒸天價(滿天地;通天地);蒸人(眾人);蒸民(眾民,人民);蒸庶(百姓,眾民);蒸黎(民眾)

many;

2.熱 。

蒸炎(形容氣候悶熱);蒸暑(形容盛暑天氣悶熱);蒸悶(悶熱);蒸溽(濕熱)

hot;

3.興盛的樣子 。

蒸蒸(興盛的樣子)

prosperous; thriving;

蒸的國語辭典解釋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1.熱氣上升。

《國語 · 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蒸發。

2.利用水蒸汽的熱力把食物煮熟。

漢 · 王充《論衡 · 幸偶》:“蒸穀為飯,釀飯為酒。”

蒸魚。

蒸的兩岸詞典解釋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1.蒸發。

蒸籠、蒸氣、蒸餾水。

2.利用水蒸氣加溫,使東西變熱、變熟或消毒。

蒸扣肉、包子還得蒸一會兒。

蒸字的翻譯

steam; evaporate

dämpfen, verdampfen, verdunsten (V, Ess)

s'évaporer, cuire à la vapeur

ジョウ ショウ むす むれる むらす もろも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