藟字的意思和解釋
藟
⺾部 共18畫 上下結構 U+85DF CJK 基本漢字
藟字概述
〔藟〕字拚音是(lě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藟〕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畾)組成。
〔藟〕字倉頡碼是TWWW,五筆是ALLL,四角碼是4466.6。
〔藟〕字統一碼UNICODE是U+85D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4271,UTF8:E8979F。
〔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藟的意思
藟的國語辭典解釋
藟 lěi ㄌㄟˇ
詳細解釋
名
1.藤葛類蔓生的草。
《詩經 · 周南 ·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2.含苞未開的花。
宋 · 範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〇首之七:“蕉心翠展一冬在,梅藟粉融連夜開。”宋 · 陸遊《小園》詩:“晨露每看花藟坼,夕陽頻見樹陰移。”
動
◎纏繞。
唐 · 王績《古意》詩六首之三:“漁人遞往還,網罟相縈藟。”
藟的兩岸詞典解釋
藟字的翻譯
vine, creeper; to wind
Knospen treiben, Knospe (S)
ル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