詟字的意思和解釋
詟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8A5F CJK 基本漢字
詟字概述
〔詟〕字拚音是(zhé),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詟〕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龍言)組成。
〔詟〕字倉頡碼是IPYMR,五筆是DXYY06 DXYY98 DXYF86 ,四角碼是4360.1。
〔詟〕字統一碼UNICODE是U+8A5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5423,UTF8:E8A99F。
〔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詟的意思
詟 zhé ㄓㄜˊ
基本解釋
①喪膽;懼怕:“積此千載恨,一發~萬夫。”
②前後因襲,不加改革。
③禁忌;忌:“(裘)無益於死者,而足以養生,故因其資(用)以~之。”
④多言。
詳細解釋
動詞
◎懼怕;震懾。
讋,失氣言也。 《說文》群臣震讋。 《漢書 · 張湯傳》陸讋水栗。 班固《東都賦》竦讋怖。 揚雄《羽獵賦》。注:“恐懼也。”諸將讋服,莫敢枝梧。 《漢書 · 項籍傳》決兩陣之勝,噫嗚咄嗟,足以讋敵,我不如公。 《新唐書 · 李密傳》
讋惕(驚駭);讋敵(震懾敵人);讋駭(驚懼);讋憚(懼怕);讋息(因懼怕而不敢出氣);讋栗(恐懼);讋撓(畏懼屈服);讋懼(恐懼)
dread; fear; shock;
詟字的翻譯
fear; envy; loqua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