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字的意思和解釋

zhǐ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8DBE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25121212121

zhǐ

zi2

6111.0

U+8DBE

E8B6BE

RMYLM

KHHG

趾字概述

〔趾〕字拚音是(zh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趾〕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𧾷止)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趾〕字倉頡碼是RMYLM,五筆是KHHG,四角碼是6111.0

〔趾〕字統一碼UNICODE是U+8DB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6286,UTF8:E8B6BE

〔趾〕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趾的意思

zhǐ ㄓˇ

基本解釋

腳。~高氣揚。

腳指頭。~骨。~甲。

蹤跡:“庶追芳~”。

古同“”。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的後起字。本義:腳。

2.同本義。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 《詩 · 豳風 · 七月》賁其 《易 · 賁卦》屨校滅 《易 · 噬嗑卦》麟之 《詩 · 周南 · 麟之趾》今君若步玉 《左傳 · 昭公七年》之所不蹈。 左思《吳都賦》。 王力注:“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foot;

3.腳指頭。

右手攀右若嘯呼狀。 明 · 魏學洢《核舟記》

腳趾(腳前端的分支);鵝鴨之類趾間有蹼;趾絆(本屐上的趾袢兒);趾趾(足尖輕輕著地行走的聲音)

toe;

4.支撐器物的腳。

鼎顛 《易 · 鼎》

leg;

5.通“”。基址。

略基 《左傳 · 宣公十一年》亭亭峻 左思《魏都賦》去上西山 阮籍《詠懷》

foundation;

趾的國語辭典解釋

zhǐ ㄓˇ

詳細解釋

1.腳。

《左傳 · 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聊齋誌異 · 卷一 · 蛇人》:“停趾愕顧,則二青來也。”

2.腳趾頭。

明 ·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 · 卷一上 · 遊黃山日記》:“上百步雲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足趾。

3.山腳。

《文選 · 阮籍 · 詠懷詩一七首之三》:“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蹤跡。

唐 · 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鬆崖聖趾餘。”

趾的兩岸詞典解釋

zhǐ ㄓˇ

詳細解釋

1.腳。

趾高氣揚、圓顱方趾。

2.腳指頭。

腳趾、鴨趾間有蹼。

趾字的翻譯

toe; tracks, footprints

ausweichen, Parallelität (S)

orteil

シ あし あと も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