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字的意思和解釋
阿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963F CJK 基本漢字
阿字概述
〔阿〕字拚音是(ā,ē,ě,ǎ,à),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阿〕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可)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阿〕字倉頡碼是NLMNR,五筆是BSKG,四角碼是7122.0。
〔阿〕字統一碼UNICODE是U+963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8463,UTF8:E998BF。
〔阿〕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阿的意思
阿 ē ㄟ
基本解釋
①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諛逢迎。
②凹曲處。山~。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阜,可聲。本義: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同本義。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 《說文》我陵我阿。 《詩 · 大雅 · 皇矣》有卷者阿。 《詩 · 大雅 · 卷阿》在彼中阿。 《詩 · 小雅 · 菁菁者莪》
阿丘(一邊偏高的土丘)
big mound;
3.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 張衡《思玄賦》。注:“山下也。”
阿阜(山峰,峰巒);崇阿(高大的山)
mountain;
4.山坡。
hillside;
5.細繒,古代一種輕細的絲織品。
衣阿錫,曳齊紈。 《淮南子 · 修務》被阿錫,揄紵縞。 《史記 · 司馬相如傳》曳阿錫。 《漢書 · 禮樂誌》。注:“細繒也。”
阿錫(細的絲布。阿指細繒,錫是細布)
fine silks;
6.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 《周禮 · 考工記》若有人兮山之阿。 《楚辭 · 山鬼》。注:“曲隅也。”周阿而生 班固《西都賦》。注:“庭之曲也。”汾之阿。 《漢書 · 禮樂誌》。注:“水之曲隅。”
corner;
7.水邊。
丙午,天子飲於河水之阿。 《穆天子傳》
waterside;
8.近旁 。
阿門(旁門)
nearby; near;
9.地名。即今山東省東阿縣 。
阿縞(古代齊國東阿縣所產的細繒)
Dong'e county;
動詞
1.曲從;迎合。
弗諫而阿之。 《國語 · 周語》。注:“隨也。”阿鄭君之心。 《呂氏春秋 · 長見》行叩誠而不阿兮。 《楚辭 · 逢紛》。注:“曲也。”是察阿黨。 《禮記 · 月令》。注:“謂治獄吏以私恩,曲橈為也。”
阿奉(阿諛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樣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pander to; play up to;
2.偏袒 。
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護);阿黨(結黨偏私)
be unfairly partial to;
3.〈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
阿金溺銀(指生財有道);阿綿花屎(拖延,磨時間)
exerete;
4.另見ā;ǎ;à;a。
阿的國語辭典解釋
阿 ē ㄟ
詳細解釋
名
1.大陵、大土丘。
唐 · 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2.轉折、彎曲的地方。
《文選 · 古詩十九首 · 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漢書 · 卷二二 · 禮樂誌》:“沛施祐,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
3.屋宇、屋簷。
《周禮 · 冬官考工記 · 匠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文選 · 古詩十九首 · 西北有高樓》:“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4.姓。如唐代有阿光進。
動
1.迎合、偏袒。
《孟子 · 公孫醜上》:“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呂氏春秋 · 離俗覽 · 高義》:“阿有罪,廢國法,不可。”
阿附、阿私、諂媚阿諛。
2.倚靠。參見“阿衡”條。
阿 ā ㄚ
詳細解釋
助
◎置於語尾。
做人阿!要腳踏實地才是。
歎
◎表示疑問、驚訝等語氣。
阿!你怎麽啦?為什麽血流滿麵?
綴
◎詞頭:(1) 加在稱謂上。
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 · 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 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鬥。
阿的兩岸詞典解釋
阿字的翻譯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Partikel
(préfixe ou suffixe informel), (placé devant un nom ou un terme de parenté pour former une appellation), flatteur, flatter, se plier
ア アク アチ オク おもねる くま 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