鴽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9D3D CJK 基本漢字

⿃ 部

17 畫

6 畫

上下結構

53125132511154444

jyu4

4632.7

U+9D3D

E9B4BD

VRHAF

VKWO06 VKQO98 VKWO86

𫛪

鴽字概述

〔鴽〕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鴽〕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如鳥)組成。

〔鴽〕字倉頡碼是VRHAF,五筆是VKWO06 VKQO98 VKWO86 ,四角碼是4632.7

〔鴽〕字統一碼UNICODE是U+9D3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40253,UTF8:E9B4BD

鴽的意思

rú ㄖㄨˊ

基本解釋

鵪鶉之類的小鳥。《爾雅•釋鳥》:“鴽,鴾母。”《廣韻•魚韻》:“鴽,䳺也。”

鴽的國語辭典解釋

rú ㄖㄨˊ

詳細解釋

鵪鶉之類的小鳥。

《爾雅 · 釋鳥》:“𫛪,鴾母。”晉 · 郭璞 · 注:“鵪也,青州呼鴾母。”《大戴禮記 · 夏小正》:“是時恒有小旱,田鼠化為𫛪。𫛪,鵪也。”

鴽的兩岸詞典解釋

rú ㄖㄨˊ

詳細解釋

古書上指鵪鶉一類的鳥,形似小雞,頭小、尾短而圓胖,善走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也作“鴾鷡”、“鴾毋”、“鴾母”。

鴽字的翻譯

a species of bird resembling quail

ジョ ニ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