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釋
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例子
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
語法
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人有禮貌
歇後語
新媳婦拜年;七姑八舅抬食盒
典故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後為文雅貌。
用以形容人文雅而有禮貌。
《鏡花緣》八三回:“〔老者〕宰起雞來,煮起飯來;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前弟後,彬彬有禮,見了子路。”
近義詞
溫文爾雅 , 落落大方 , 文質彬彬
反義詞
醜態百出 , 出言不遜 , 蠻橫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