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布衣之交
拚音 bù yī zhī jiāo
解釋 布衣:平民。舊指貧寒老友。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
例子 敕與太子諸王為布衣之交。(唐·無名氏《鄴侯外傳》)
語法 作賓語;表示貧民間的友誼
布衣:平民。
古代平民隻穿麻布、葛布,因稱平民為布衣。
後以此典指不以權位欺人,應平等交往。
此典指藺(lìn吝)相如對秦昭王說:平民之間交往不欺騙。
藺相如,趙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人,初為宦官繆(miào妙)賢舍人(家臣)。
趙惠文王時,得到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和氏玉璧,秦昭王仗勢強要玉璧,假說以十五城換璧。
藺相如奉趙惠文王命帶璧入秦國(都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秦昭王想強留璧而不給城交換,藺相如在秦朝廷上力爭,藺相如說:“我認為平民之間交往,還不肯互相欺騙,何況名聲大的秦國呢!”通過婉轉智鬥,藺相如終於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此典又作“布衣交”。
【出典】:《史記》卷81《廉頗藺相如列傳》2440頁:“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例句】: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隗囂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 唐·姚思廉《梁書·元帝紀》:“世祖性不好聲色,頗有高名,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纘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之交。”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82回:“臣有一布衣之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清·蔡元放修訂《東周列國誌》98回:“寡人聞君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交。”
反義詞 酒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