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春露秋霜
拚音 chūn lù qiū shuāng
解釋 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
例子 他本是曲園太史的女公子,凡屬詩詞歌賦,無不家學淵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二十八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懷念先人
典故
307 ① 舊時謂子孫因感於時令於春秋二季祭祀祖先。
《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嚐。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淒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禘:春祭名。
嚐:秋祭名。
後因以“春露秋霜”表示對先人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