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喜怒哀樂
拚音 xǐ nù āi lè
解釋 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出處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例子 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喜怒哀樂的人情,原是一樣的。(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
語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表現人的心情
典故
泛指人的各種感情。
《禮記.中庸》:“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漢.王充《論衡.本性》:“情有好惡喜怒哀樂,故作樂以通其敬。”《紅樓夢》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魯迅《集外集拾遺.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凡是自承為民國的國民,誰有不記得創造民國的戰士,而且是第一人的?但我們大多數的國民實在特別沉靜,真是喜怒哀樂不形於色,而況吐露他們的熱力和熱情。”
反義詞 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