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越俎代庖
拚音 yuè zǔ dài páo
解釋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範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處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子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包辦
故事 傳說上古時期,堯在讓位給舜之前,聽說許由道德十分高尚,便想讓位給他。許由堅決不同意,說你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讓我來替代你享受現成的名聲,我不想占用你的名聲。他還說:“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原指人各有專職,盡管他人不稱職,也不必超越自己的職務範圍而去代做。
後則泛指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
他說,日月已經升空,而仍然點燃火炬還有什麽用呢?已經下了大雨,而仍然澆灌田地不是空勞一場嗎?如果把您立為天下之主,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而我卻占著這個位子,我自己覺得不夠資格,請讓我把天下交給您吧!許由回答道,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經治理得不錯了,而讓我代替你,我是圖著聲名嗎?聲名,是由實體派生出來的,這不是不講實事求是嗎?小鳥棲於林中,隻占一枝就已夠了;老鼠到河邊喝水,也不過喝飽肚子,君主啊!君主,離我遠點吧!天下對我又有何用?做飯的人即使不做飯,屍祝也不會越過自己祭神的職責而去替他做飯吧!
【出典】:《莊子·逍遙遊》:“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句】:北宋·王安石《臨川集》80《上郎侍郎啟》之一:“追惟舊聞,不越俎以代庖;蓋言有守,未操刀而使割。”
近義詞 包辦代替
反義詞 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