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朝秦暮楚
拚音 zhāo qín mù chǔ
解釋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複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歎朝秦暮楚,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語法 作謂語、定語;比喻反複無常
典故
《戰國策》載:戰國時秦 楚爭雄,當時山東諸國,時而事秦,時而事楚,變化無常。
後因以“朝秦暮楚”比喻反覆無常。
明 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昔人之所慕者,今大中俱得之矣。與世之朝秦暮楚、驅馳勢利之場者,大相遼絕哉!”清 孫枝蔚《陌上桑》詩:“朝秦暮楚胡為乎,誰言須眉即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