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正心誠意
拚音 zhèng xīn chéng yì
解釋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出處 《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例子 今世之儒士,自以為得~之學者,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鈔序》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心術端正
典故
《禮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後以“正心誠意”謂心正意誠的道德修養。
宋 陳亮《勉強行道大有功》:“說者以為武帝好大喜功而不知強勉學問,正心誠意以從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淵泉,而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