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自命不凡
拚音 zì mìng bù fán
解釋 自命:自認為;凡:平凡。自以為不平凡,比別人高明。
出處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例子 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清高
歇後語 黃鼠狼戴纓帽兒
典故
命:稱道。
凡:平凡。
自以為了不起。
形容高傲自負的態度。
《聊齋誌異.楊大洪》:“大洪楊先生漣,微時為楚名儒,自命不凡。”朱自清《論書生的酸氣》:“道學的興起表示書生的地位加高,責任加重,他們更其自命不凡了。”亦作“自負不凡”。
負:倚持。
《兒女英雄傳》一八回:“姑娘,你且莫自負不凡,把天下英雄一筆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