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巢傾卵破
拚音 cháo qīng luǎn pò
解釋 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以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幸存。
出處 《後漢書·孔融傳》載:孔融被曹操逮捕時,有女七歲,子九歲,兩人正在下棋,安坐不動。左右問父被捕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意指父被害,自己也不得幸免。
例子
乾曰:‘吾兄弟分張,各在異處。今日之事,想無全者,兒子既小,未有所積,亦恐巢傾卵破,夫欲何言!’
★《北齊書·高乾傳》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全部毀滅
典故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後漢書.孔融傳》載二兒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後因以“巢傾卵破”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
亦用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幸存。
《北齊書.高乾傳》:“乾曰:‘吾兄弟分張,各在異處。今日之事,想無全者,兒子既小,未有所識,亦恐巢傾卵破,夫欲何言!’”
反義詞 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