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盜憎主人
拚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解釋 主人:物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物主。比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處 《左傳·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
例子 逆胡挑釁,興此大獄,~,固亦其所。 清·章炳麟《獄中答新聞報》
語法 作謂語、賓語;比喻奸惡者憎恨正直者
典故
《左傳.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晉大夫孫伯糾之子,被郤錡、郤犨、郤至譖害殺死)每朝,其妻必誡之曰:‘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
春秋時,晉厲公大夫郤至,在晉楚鄢陵之役中立下顯赫戰功,郤氏因而驕橫起來,結怨甚多。
他們讒毀並殺害了晉大夫伯宗。
伯宗為人直言不諱,被害之前,他的妻子常告誡說:“盜不應憎恨主人,百姓不應厭惡統治者,你祿位不高,不應向上進直言,否則必及於難。”後因以“盜憎主人”比喻奸邪的人怨恨正直的人。
南朝.宋.範曄撰《後漢書.馬援傳》:“初,(隗)囂遣臣東……及臣還反,報以赤心,實欲導之於善,非敢譎以非義,而囂自挾奸心,盜憎主人,怨毒之情遂歸於臣。”
近義詞 盜怨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