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獨出心裁
拚音 dú chū xī cái
解釋 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後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出處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采於回中。”
例子 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於是天下後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與眾不同
歇後語 中式服裝西式領
典故
原指詩文構思獨到,別具一格。
後泛指構思、設計或心中的想法獨具一格,與眾不同。
《孽海花》第三十回:“東首便是臥房……這是彩雲獨出心裁敷設的。”孫犁《關於短篇小說》:“像幾千字的短篇,一個早晨可以寫完的作品,我覺得是可以自己經營,獨出心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