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遁入空門
拚音 dùn rù kōng mén
解釋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並不驚異。”
例子 天下重見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姚雪垠《李誌成》第二十八章)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出家為僧尼
典故
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多指出家為僧尼。
《紅樓夢》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新華文摘》1981年第6期:“今天青年人,由於一時的挫折,忿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我聽見,並不驚異。”亦作“遁跡空門”。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今古傳奇》1983年第4輯:“智明長老遲疑不語,自己是個萍蹤浪跡之人,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已成過眼煙雲,今已遁跡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