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清渭濁涇
拚音 qīng wèi zhuó jīng
解釋 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也比喻兩者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出處 《詩·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
例子 北有~,蘭池周曲。 晉·潘嶽《西征賦》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典故
猶“涇渭分明”。
晉.潘嶽《西征賦》:“北有清渭濁涇,蘭池周曲。”亦作“濁涇清渭”。
唐.杜甫《秋雨歎》詩:“去馬來牛不複辨,濁涇清渭何當分。”元.劉秉忠《木蘭花慢.望月婆羅門引》詞:“誰辨濁涇清渭,一任東流。”亦作“涇清渭濁”。
元.胡祗遹《長清縣作》詩:“鶴短鳧長誰與辯,涇清渭濁兩相謾。”元.曹伯啟《涇陽述懷》詩:“涇清渭濁源何異,物換星移誌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