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日中則移
拚音 rì zhōng zé yí
解釋 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同“日中則昃”。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變化,聖人之常道也。”
例子 臣聞峻高者隤,茂葉者摧,~,月滿則虧。四時不並盛,五行不俱弛。陰陽更倡,氣有盛衰。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典故
同“日中則昃”。
《戰國策.秦策三》:“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變化,聖人之常道也。”漢 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臣聞峻高者隤,茂葉者摧,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四時不並盛,五行不俱馳。陰陽更倡,氣有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