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翻四覆
拚音 sān fān sì fù
解釋 翻:轉。反複無常。
出處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烈帝本紀》:“先帝焦於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例子
因此革命的文學者,就不但應該留心迎麵的當然,還必須防備自己一麵的三翻四覆的暗探了。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語法 作謂語、狀語;用於做事無常
典故
多次反覆。
清.敖英《綠雪亭雜言.鄺子元》:“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乃畏首畏尾,三翻四覆,猶豫不決。”也指人反複多變。
魯迅《致阮善先》:“其實楊在上海,是早不能用真姓名發表文章的了,因為大抵知道他為人三翻四覆,不要看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