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
láng yān sì qǐ
解釋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例子
這火筒節節生枝,能吹得狼煙四起;實在放他不得。(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十回)
語法
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戰爭動亂
典故
狼煙:狼糞的煙,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
指四處報警,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不安。
明.沈采《千金記.宵征》:“如今狼煙四起,虎鬥龍爭,我到街坊上打聽楚國招兵文榜消息。”
近義詞
烽火連天 , 烽火遍地
反義詞
平安無事 , 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