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五方雜厝
拚音 wǔ fāng zá cuò
解釋 指各地方的人雜居一處。形容居民複雜。
出處 《漢書•地理誌下》:“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例子 無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從什麽地方來的人都有
典故
五方:指東、西、南、北和中央。
厝:通“錯”,錯雜。
指各地的人聚居一起。
《漢書.地理誌》:“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亦作“五方雜處”。
《鏡花緣》二七回:“此國人為何生一張豬嘴?而且語音不同,倒像五方雜處一般,是何緣故?”魯迅《花邊文學.〈如此廣州〉讀後感》:“廣東人的迷信似乎確也很不小,走過上海五方雜處的弄堂,隻要有畢畢剝剝在那裏放鞭炮的,大門外的地上點著香炷的,十之九總是廣東人。”
近義詞 五方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