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伯牛之疾
拚音 bó niú zhī jí
解釋 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癩瘡,那裏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出處 《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典故
《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為癩也……‘自牖執其手’,蓋與之永訣也。”後詩文中以“伯牛之疾”為賢者患惡疾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