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拚音 bù tàn hǔ xué bù dé hǔ zǐ
解釋 不進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險進入危險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須的成果。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處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語法 作賓語、分句;指隻有經曆艱難才能成功
典故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亦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國誌.吳誌.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陳亮《酌古論.馬援》:“勝敗在人而不在險,唯險而後可以見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險而後能立奇功。”
近義詞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