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吹簫散楚
拚音 chuī xiāo sàn chǔ
解釋 傳統戲曲(如 明沉采 《千金記》)搬演: 楚霸王 項羽 被困 垓下 , 漢 軍師 張良 令 漢 軍於高阜上吹唱 楚 歌,引發 楚 軍的思鄉之情。 楚 子弟兵感鄉音而悲,卸甲四散, 項羽 敗亡。吹奏 楚 歌或用簫、笛,因以“吹簫散楚”謂瓦解
典故
源見“四麵楚歌”。
吹奏楚歌多用簫、笛,因以“吹簫散楚”謂瓦解敵軍。
張震《英明的預見,正確的戰役方針》:“有一處陣地上,還采用‘吹簫散楚’的辦法,組織火線音樂隊,在風雪怒吼的黑夜裏,向敵人演奏《白毛女》等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