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付之一哂
拚音 fù zhī yī shěn
解釋 哂:微笑。用笑一笑來回答。表示不值得理會。
出處 《清史稿•沈文奎傳》:“上無日:‘此難能’,更無日,‘乃公從馬上得之’,烏用此迂儒之常談,而付之一哂也。”
語法 作謂語、定語;表示毫不在意
付:給。
哂(shěn審):笑。
指給以一笑,不予理會。
沈文奎,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人。
清太宗皇太極攻取遵化,沈文奎降清,被安置在文史館內。
沈文奎上奏:皇帝君王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奧妙在於《四書》,那裏麵的事跡都詳載曆史書籍上。
應當選擇筆帖式(掌翻譯及各種文移事)通曉文章義理的人,秀才見多練達老成持重的人,分別擔任翻譯講解,每天進講《四書》兩個章節,《資治通鑒》一個章節。
皇上利用聽取政治匯報後的閑暇時間,一天知道一點,每月積累,親身體會,盡力執行,操持概要而措施眾多,實行簡便而效率敏捷。
皇上不要說“這是很難能做到的事”,更不要說“本皇帝是從馬上征戰得到天下”,又哪裏能用這個迂腐儒生的經常議論,而給以一笑,不予理會呢?
【出典】:《清史稿》卷239《沈文奎傳》9509頁:“帝王治平之道,奧(深奧微妙)在《四書》,跡詳史籍。宜選筆帖式通文義者,秀才老成者,分任迻(yí一,同“移”,移譯,即翻譯)譯講解,日進《四書》二章,《通鑒》一章。
上聽政之暇,日知月積,身體力行,操約而施博,行易而效捷。
上無曰‘此難能’,更無曰‘乃公從馬上得之’,烏用此迂儒之常談,而付之一哂也。
”
【例句】:清末·黃小配《大馬扁》:“康有為兩人去後,袁世凱猶是付之一笑,覺他們舉動都不必理他。” 章炳麟《論教育的根本要從自國自心發出來》:“中國下等人,相信《三國誌演義》裏頭許多奇奇怪怪的事,當做真實,但在略讀書的人,不過付之一笑。” 魯迅《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輩,第一切戒憤怒,不必與之針鋒相對,隻須付之一笑,徐徐撲之。”
近義詞 付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