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高岸為穀,深穀為陵
拚音 gāo àn wéi gǔ shēn gǔ wéi líng
解釋 高岸變成深穀,深穀變成丘陵。也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出處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穀,深穀為陵。”
例子 晉·張華《博物誌•山水總論》:“~,小人握命,君子陵遲,白黑不分,大亂之征也。”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穀:兩山中間的凹處。
陵:丘陵。
高岸變成深穀,深穀變成丘陵。
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語出《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塚崒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晉.習鑿齒《襄陽耆舊傳.牧守.杜預》:“預好留後世名,常言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刻石為二碑,記其勳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穀乎?’”晉.張華《博物誌.山水總論》:“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遲,白黑不分,大亂之征也。”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神鼎師於利貞師座前聽,問貞師曰:‘萬物定否?’貞曰:‘定’。鼎曰:‘闍梨言若定,何因高岸為穀,深壑為陵,何得為定耶?’”也單引〔高岸為穀〕。
唐.盧肇《閱城君廟記》:“山塚崒崩,高岸為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