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虎穴得子
拚音 hǔ xué dé zǐ
解釋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
出處 明·郎瑛《七修類稿•佛頂菊》:“先生之作,誠可謂虎穴得子矣!”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說話等
典故
比喻險境獲勝。
唐劉禹錫《觀棋歌送儇師西遊》詩: “虎穴得子人皆驚,行盡三湘不逢敵。”●《東觀漢記·班超傳》: “固(竇固)又遣〔班超〕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鄯善王廣禮敬甚備,後更疎懈。超謂其官屬曰: ‘寧覺廣誌意薄乎? 此必有匈奴使來也! ’台詩胡詐之曰: ‘匈奴使來數日,安在?’ 侍胡具服。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驚怖,可殄盡。鄯善破膽,功成事立也。’ ” 疎:同 “疏” 。
東漢班超與郭恂出使西域,鄯善國王先以禮相待,後漸漸無禮,超知匈奴使者已到,便號召吏士應深入虎穴尋求虎子,決定以火攻,殺匈奴使使者,並廢除了親附匈奴的國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