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黃中通理
拚音 huáng zhōng tōng lǐ
解釋 理:玉石的紋路,引申為物的紋理或事的條理。以黃色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指通曉事物的道理。
出處 《周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典故
謂有善美之德,且通曉物理。
唐陳子昂《喜馬參軍相遇醉歌並序》: “有客扣門,雲吾道存。孺子孺子,黃中通理。” ●《易·坤》: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黃: 中和之色。
體: 事物主體。
支: 通 “肢” 。
“六五” 爻辭認為君子的美質好比黃色中和,通達文理,身居正確之位,美才蘊存於心,暢流於四肢,發揮於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