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涸轍之鮒
拚音 hé zhé zhī fù
解釋 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幹了的車溝裏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處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涸轍之鮒的故事
例子 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鬥之水一樣。(魯迅《墳·娜拉走後怎樣》)
語法 作主語、賓語;比喻處於困境中的人
典故
《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
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臣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我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後以“涸轍之鮒”喻處境極端困難,急待救援。
北周.庾信《擬詠懷》詩:“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
反義詞 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