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昏天黑地
拚音 hūn tiān hēi dì
解釋 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會黑暗混亂。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擇路,趕了幾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烏鎮地方。”
例子 加以象現在的昏天黑地,你若打開窗子說亮話,還是免不了做犧牲。(魯迅《兩地書》九)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天氣或世局
形容天色昏暗不明。
元.關漢卿《調風月》二折:“去年時沒人將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閑鬥草,直到個昏天黑地。”清.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五回:“巡捕見了這個光景,照例前去開交,剛把馬夫攔住,忽然街上的電燈不知為著什麽原故,霎時間全行熄滅,變了一個昏天黑地的世界。”也形容神誌不清,昏昏沉沉,糊裏糊塗。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鄭蕊珠昏天黑地,不認得這條路是那裏?離家是近是遠?又沒個認得的人在旁邊,心中沒有主見。”清.吳趼人《情變》七回:“其時四麵圍看的人……一個個都連忙向後一退,隻這一擠,把個白鳳擠得昏天黑地,也不知走到了甚麽地方。”端木蕻良《曹雪芹》二六章:“王妃看了,不覺血往上湧,眼前立刻昏天黑地。”也形容生活荒唐,行為放蕩不拘。
《歧路燈》一○○回:“親戚除了你家,別哩俱是昏天黑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五回:“此刻他老子苟才撤差看管,他倘是有點出息的,就應該出來張羅打點了,他卻還是昏天黑地的,一天到晚,躲在賭場妓館裏胡鬧。”魯迅《熱風.隨感錄二十五》:“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麵的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裏轉。轉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上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也形容烏七八糟,秩序混亂。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二:“伍瓊芳又出來張羅那一班道喜的人,接著擺桌子開席,猜拳行令,鬧了個昏天黑地,卻沒有提起新人。”也形容社會黑暗。
魯迅《兩地書》九:“加以像現在的昏天黑地,你若打開窗子說亮話,還是免不了做犧牲。”
反義詞 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