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內疚神明
拚音 nèi jiù shén míng
解釋 內疚:內心感到慚愧不安;神明:聰明正直的神祗。指良心受到責備。
出處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三十回:“許衡滅宋,死後猶不欲請諡立碑,蓋內疚神明,不無慚德。”
例子 後雖亦自省:~,外慚清議,蓋飾詞耳。 孫犁《耕堂讀書記》八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典故
內疚:內心感到慚愧不安。
神明:聰明正直的神祇。
指良心受到責備。
《洪秀全演義》第三十回:“許衡滅宋,死後猶不欲請諡立碑,蓋內疚神明,不無慚德。”《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四回:“忍辱負重,取濟一時,吞聲茹痛,內疚神明。”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五十八章:“今天真正勝利了,他連走路都走不上來,這是他的‘內疚神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