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它山之石
拚音 tā shān zhī shí
解釋 它山:別的山。《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錯:磨石。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意為別國的賢才可作為本國的輔佐。後用以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之攻”。晉.葛洪《抱樸子.暢玄》:“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聊齋誌異.司文郎》:“甲申之年,竟罹於難,歲歲飄蓬,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願,實欲借良朋一快之耳。”亦作“他山之石”。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逾於萬裏。”
典故
它山:別的山。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
錯:磨石。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
意為別國的賢才可作為本國的輔佐。
後用以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一般多指朋友。
亦作“他山之攻”。
晉.葛洪《抱樸子.暢玄》:“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聊齋誌異.司文郎》:“甲申之年,竟罹於難,歲歲飄蓬,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願,實欲借良朋一快之耳。”亦作“他山之石”。
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逾於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