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胎死腹中
拚音 tāi sǐ fù zhōng
解釋 比喻一件事情還在籌備階段就夭折。
例子 我的計劃~了。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中途夭折
【釋義】 胎兒尚未出世就死在母親的子宮裏,成了一個死胎。
多比喻計劃或方案等還沒有實施就被否決或被迫取消了。
【例】 ① 接近國務院法製辦的人士稱,拆遷修法已非當前工作著力點。
而了解情況的法律學者和律師說,新“拆遷條例”或已胎死腹中。
(新民網2010.7.24《學者稱新拆遷條例或胎死腹中》)
② “新拆遷條例的出台還在推進當中,並沒有胎死腹中”。
昨天,曾和其他4位北大學者就修改拆遷條例問題共同上書國務院法製辦的北大法學院副院長沈巋表示,至少他本人未說過“新拆遷條例已經胎死腹中”這樣的話。
(京華時報2010.7.26《新拆遷條例並未胎死腹中》)
③ 南科大(自主招生)遇到的都是黃燈,沒有亮紅燈叫停,也沒有亮綠燈放行。
事實上,南方科大出現這種局麵,隻是說明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有關部門是拖時間,就想把它拖得胎死腹中,辦事情的人都沒法辦。
(鳳凰網2010.12.21《朱大鳴: 缺少批文,南科大改革要胎死腹中嗎?》)
④ 薑榮中稱,世界羽聯將在6月初召開的理事會中再對此問題進行商討。
“裙裝令”是強製執行,還是“胎死腹中”,恐怕又要拖上一段時間了。
(揚子晚報2011.5.30《恐將“胎死腹中”》)
⑤ 這等於是說,“個別劇目”的製作機構如果不“端正創作思想,認真調整創作思路”的話,我們看去粗製濫造而他們也許精心炮製的那些玩意,勢必胎死腹中。
(南方日報2011.6.8《廣電總局的這個通知可“譽”》)
⑥ 最終,雄心勃勃的核電重建計劃“胎死腹中”,意大利成為世界上唯一兩次全民公決“廢核”的國家。
(中國日報2011.6.15《意大利全民公決: 輸家豈止是核電》)
【結構分析】 動詞性主謂結構,語義結構為一三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