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矯情鎮物
拚音 jiǎo qíng zhèn wù
解釋 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出處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例子 仿佛羽扇綸巾,談笑可以退敵,強學謝安的矯情鎮物,隻怕真到緊急關頭,拿不出謝安的那一份修養。(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語法 作謂語;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典故
矯情:故意克製情感。
表示鎮定。
公元383年,前秦大兵南下,東晉滿朝震恐。
朝廷以謝安為征討大將軍,抵抗前秦。
謝安詳密部署,加上前敵指揮得當,東晉終於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
捷報傳至時,謝安正與別人下棋,看過之後,隨便放於座床上,麵無一點喜色,接著下棋。
客人問信中內客,他緩緩答道:“他們已經打敗敵人了。”下完棋,謝安進屋,過門檻時由於內心特別喜悅,不小心碰折了木屐的齒,也不知道。
謝安克製感情以表現鎮定竟到了如此地步。
【出典】:《晉書》卷79《謝安傳》2075頁:“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例句】:宋·邵雍《伊川擊壤集·16·意盡吟》:“意盡於物,言盡於誠。矯情鎮物,非我所能。”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126:“不容兒輩妄談兵,鎮物何妨一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