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居高臨下
拚音 jū gāo lín xià
解釋 占據高處,俯視下麵。形容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
出處 《淮南子·原道訓》:“登高臨下,無失所秉。”
例子 敵居高臨下,我戰地不利。(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宋紀高宗紹興十一年》)
語法 作謂語、狀語;形容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
典故
《淮南子.原道訓》:“登高臨下,無失所秉,履危行險,無忘玄伏。”臨:對著。
處在高處,俯視下方。
形容所處的地位極為有利。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一年》:“敵居高臨下,我戰地不利,宜少就平曠以致其師,宜可勝。”《孽海花》二○回:“雖土多磽薄,無著名部落,然高原綿亙,有居高臨下之勢。”現也用以表示故作姿態,盛氣淩人。
朱自清《民眾文學的討論》:“‘為民眾’底‘為’字,隻是‘為朋友幫忙’一類意義,並非慈善家居高臨下,慨施樂助底口吻。”亦作“居高視下”。
《魏書.安南王楨傳》:“徼山立柵,分為數處,居高視下,隔水為營。”
反義詞 降貴紆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