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磕頭禮拜
拚音 kē tóu lǐ bài
解釋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出處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你隻望著大安州磕頭禮拜。”
例子 乜寧禮再三央人,磕頭禮拜,他舅恨極,發誓再不上他的門。(清·李觀海《歧路燈》第十三回)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跪拜
典故
十分恭敬虔誠地跪拜行禮。
元.關漢卿《玉鏡台》三折:“我坐著窄窄半邊床,受了他怯怯兩拜禮。我這裏磕頭禮拜卻回席,剗地須還了你。”《水滸傳》五三回:“一住五日。戴宗每日磕頭禮拜,求告真人,乞救李逵。”《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那老母但看見佛菩薩像,隻是磕頭禮拜,謝他覆庇。”《歧路燈》一三回:“乜守禮再三央人,磕頭禮拜,他舅恨極,發誓再不上他的門。”
近義詞 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