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胸中丘壑
拚音 xiōng zhōng qiū hè
解釋 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 唐·厲霆《大有詩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裏何妨對聖賢。”
例子 想~,山中風月,亭台幾所,花木千栽。 宋·戴複古《沁園春》詞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丘:山丘。
壑:山溝。
原指作畫前已有丘壑的鮮明輪廓,後比喻心中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宣和畫譜》:“於是落筆則胸中邱(丘)壑盡在眼前。”明.張岱《與包嚴介》:“有詩之畫,未免板實。而胸中邱(丘)壑,反不若匠心訓手之為不可及也。”也作【胸有丘壑】。
《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畢竟戴大理胸有丘壑,聽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個缺,就葬送在他這幾句話上了!’”又有 ① 【丘壑涇渭】。
(涇渭:涇水和渭水,兩水一清一濁。都在今陝西省境內。)高下清濁。
比喻對複雜事物的判斷和處置的能力。
《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原來這夏家小姐今年方十七歲……若論心裏的丘壑涇渭,頗步(王)熙鳳的後塵。”
近義詞 胸有邱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