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丘貉
拚音 yī qiū hé
解釋 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麽差別。
出處 《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例子 丈夫不徒死,可作~? 宋·陸遊《舒悲》
典故
同“一丘之貉”。
清 江湜《雪亭邀餘論詩即為韻語答之》:“五六百年來,作者少先覺,工拙雖自殊,要是一丘貉。”章炳麟《西歸留別中東諸君子》詩:“新耶複舊耶,等此一丘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