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擁彗先驅
拚音 yōng huì xiān qū
解釋 彗:掃帚。手持掃帚,為貴賓在前麵掃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禮極為誠敬。
出處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
例子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申屠蟠傳》:“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主,至為~,卒有坑儒燒書之禍。”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彗(huì惠):掃帚。
此典指燕昭王拿著掃帚在前麵清掃道路,禮待鄒衍。
後以此典比喻國君禮賢下士。
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齊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
陰陽家的代表人物。
提出“五德終始”,把春秋戰國時代流行的“五行”說附會到社會曆史變動和王朝興替上。
著有《鄒子》和《鄒子終始》。
因此鄒衍在齊國受到重視。
前往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惠王到郊外歡迎,履行了君主接待貴賓之禮儀,鄒衍前往趙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平原君側著身子陪同行進,親自拂拭坐席。
鄒衍去到燕國(都薊,今北京城西南),燕昭王拿到掃帚在前麵清掃道路,要求坐在學生的座位上向他求教,修建了碣石宮(今北京西郊)讓他居住,親自前去向他學習。
此典又作“擁彗禮賢”、“擁彗”、“文侯彗”。
【出典】:《史記》卷74《孟子荀卿列傳·鄒衍》2345頁:“是以鄒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趙勝,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北],號平原君,曾任趙相,有食客數千人)側行撇(piě苤,指拭)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例句】:唐·駱賓王《上兗州刺史啟》:“加以懸榻待士,擁彗禮賢。汲引忘疲,獎題不倦。” 唐·李白《行路艱》:“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 唐·杜甫《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幾分漢庭竹,夙擁文侯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