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山公醉酒
拚音 shān gōng zuì jiǔ
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山簡)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複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彊,何如並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彊是其愛將,並州人也。”接籬,一作“接䍦”。古代帽名,頭巾的一種。彊,一作“強”。《晉書.山簡傳》載:山簡,字季倫。為征南將軍鎮守襄陽時,“優遊卒歲,唯酒是耽。諸習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後因以“山公醉酒”形容放飲酣醉。唐 李白《襄陽曲》之二:“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