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離經叛道
拚音 lí jīng pàn dào
解釋 原指違反封建統治階級所尊奉的經典和教條。現泛指背離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或學說。
出處 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一折:“旦本官誌大言浮,離經畔道。”
例子 改革者的主張和言行,總是被保守者看做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語法 作賓語、定語、狀語;指背離正道
歇後語 和尚娶老婆
典故
經:泛指經典。
道:指某種標準規範。
謂思想和言行背離儒家的經典和規範。
清.陳天華《獅子吼》三回:“視講洋務者若仇,以為這些人離經叛道,用夷變夏,盛世所不容,聖王所必誅,凡欲為孔孟之徒的,不可不鳴鼓以攻之。”茅盾《子夜》一:“他早就說過,與其目擊兒子那樣‘離經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絕對不願意至上海。”亦作“離經畔道”。
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誌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