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兩部鼓吹
拚音 liǎng bù gǔ chuī
解釋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出處 《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例子 而樓下的是坐著罵山門,這就叫我想起了唐朝的坐部伎和立部伎,而戲稱之為“~”。 茅盾《霜葉紅於二月花·新版後記》
語法 作賓語;指蛙鳴
典故
《南齊書.孔稚珪傳》:“稚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鬥。……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機獨酌,傍元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手?’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東漢陳蕃年少時,獨處一室,庭院蕪穢,常不清掃,陳為人方峻疾惡,在郡為官,不待賓客,常喜雅靜自適。
孔稚珪不剪庭中草萊,以蛙鳴自適,這種清雅恬淡性格與陳蕃相近。
鼓吹,指古時儀仗樂隊的樂器合奏。
後因以“兩部鼓吹”比喻蛙鳴,以“蛙吹”又可比喻樂聲合鳴。
唐.韋莊《夏夜》詩:“蛙吹鳴還息,蛛羅滅又光。”